近年來,以高鐵為代表的軌道交通技術已經成為中國制造的亮麗名片,不斷刷新國際對中國科技創新的認知。隨著性能的提升,軌道交通工具正經歷著從“鋼鐵時代”“鋁材時代”到“碳材時代”的跨越。由于碳纖維等先進復合材料所具備的輕量化、減沖擊、提載重、高耐候等優勢,可滿足車輛超輕量化、抗沖擊、耐久性等嚴苛要求,使得相關產品與技術的應用規模與水平迅速提升。
在過去兩個月,由廣州地鐵參與研制的中國“下一代碳纖維地鐵列車”已在廣州地鐵八號線上完成了線路試驗工作,這也是該車型首次在國內運營線路上的試驗。
“下一代地鐵列車”為6節編組的A型車,因代表未來的技術潮流,又被稱為“未來地鐵”。列車采用了包括碳纖維車體、碳化硅逆變器、永磁牽引電機、全主動懸掛和新型隔聲降噪等新技術和材料,實現了整車減重 13%,綜合節能15%。同時,該列車最高速度可達140公里,比傳統
A 型車更快,運行全過程具備全自動駕駛能力。此外,“未來地鐵”空調和照明均采用智能調節。列車還可根據客流變化實現“靈活編組”,同時適應惡劣運營環境,無論高溫、高寒、高海拔,還是小曲線、大坡道,列車都能運行自如。
據《中國制造2025》中提出,2020年國產高強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技術成熟度要達到9級,實現在汽車、高技術輪船等領域的規模應用; 2025年國產高強中模、高模高強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技術成熟度要達到9級;力爭在2025
年前,結合國產大飛機的研發進程,航空用碳纖維復合材料部分關鍵部件取得 CAAC/FAA/EASA等適航認證。碳纖維(T800級)
拉伸強度≥5.8GPa ,CV≤4%,拉伸模量
294GPa, CV≤4%。相信隨著碳纖維的不斷推廣應用,未來將在更多的領域看到碳纖維的身影。